2025年7月7日,沪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施行。该新规旨在遏制非理性交易行为,促进量化行业向更规范、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具体情况如下:新规核心内容: 明确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单日申报、撤单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将被认定为高频交易。 加强监管措施:高频交易者需履行额外报告义务,如提交系统服务器位置、测试报告及故障应急方案等。交易所设置了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监管标准,包括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和短时间大额成交。 提升违规成本:一旦高频交易者触发异常交易行为,交易所将“从严从重采取自律管理措施”。同时,新规明确将研究对高频交易实施差异化收费,未来可能收取更高的流量费和撤单费。此外,新规还全面禁止融券T+0交易,切断量化机构通过当日卖出、次日还券的短线套利路径。市场影响: 重构市场生态:加强程序化交易监测监控,有助于降低程序化交易相对普通投资者的过度优势,维护市场公平,减少市场操纵和过度投机行为,提升市场整体稳定性。 改变资金流向:融券T+0的全面暂停将限制做空力量和短线套利行为,可能导致量化策略收益率下降。部分量化资金将调整操作策略,长期看有助于引导资金向大蓝筹聚集,促进A股向价值投资转型。 推动行业变革:新规将推动量化行业从“拼速度转向拼策略”。量化私募的策略调整成本平均上升15%-20%,高频策略产品已基本退出市场。未来,量化行业竞争会更加精细化,管理人除了比拼投资端的超额表现,还会比拼投前投后的客户服务能力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