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升旗仪式,12.1万名群众齐聚现场观礼,人群中一个4岁男孩的举动格外动人,被无数人关注和称赞。这个男孩名叫小宇,来自山东,为了满足他在天安门给国旗敬礼的心愿,全家凌晨3点就起床赶赴现场。当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步伐走向旗杆时,骑在父亲肩头、穿着崭新蓝色校服的小宇,突然挺直腰板,右手五指并拢高举过头,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国歌演奏的完整时长是2分07秒,小宇全程保持着敬礼姿势,直到五星红旗升至杆顶,甚至在国旗升到杆顶后,他仍保持敬礼姿势直到护卫队完成收旗仪式。小宇的父亲王先生是退伍军人,经常给孩子讲述军营故事;幼儿园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小宇总是站在队伍最前排;家中电视只要播放升旗画面,正在玩耍的他会立刻停下手中玩具,自发站得笔直。也正因如此,小宇的敬礼动作标准度超过很多成年人,他还表示敬礼是和解放军叔叔学的,将来想当军人。这一幕被现场游客拍下后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截至10月1日18时,相关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突破2.3亿次,获得超过500万点赞。共青团中央官方账号转发并评论:“这是最美的少先队礼,从小在心里种下爱国的种子。”现场执勤班长张磊也为之动容,称能感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崇敬。事件引发了跨代际的集体共鸣,65岁的退伍老兵赵建国留言:“看到这个孩子,就像看到40年前在边疆站岗的自己。”00后大学生群体发起“我与国旗同框”挑战,短短6小时就有超过12万条相关短视频上传。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质疑这是摆拍,但现场游客提供的连续镜头显示,从护卫队出场到升旗结束的12分钟里,小宇始终保持着三种标准姿势,其持续性的自然反应与刻意摆拍的僵硬动作截然不同。此外,该事件还催生了“家庭爱国教育”的讨论热潮,某育儿APP上“如何培养孩子爱国情怀”的搜索量单日增长370%。教育专家指出,儿童时期的爱国教育往往从这些具体可感的仪式开始,升旗仪式不仅是一种爱国表达,更是帮助孩子建立国家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小宇自发的行为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对祖国的朴素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