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6月30日发布的《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使用现金购买黄金、白银、铂金等贵金属及钻石、玉石等宝石,单笔或单日累计金额超过10万元人民币(含)或等值外币时,从业机构需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这一政策旨在防范贵金属交易领域的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覆盖全产业链的金店、珠宝商、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等交易主体。 一、核心规则与适用范围1. 交易类型与金额门槛 仅限现金交易:政策仅针对纸币、硬币等实物货币交易,银行卡转账、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不受限制。 金额标准:单笔或单日累计现金交易≥1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触发上报义务。例如,用现金购买12万元金条需上报,而通过银行卡支付15万元金镯则无需上报。2. 商品与机构覆盖范围 商品类型:包括黄金、白银、铂金等贵金属及其铸币、条锭、首饰,以及钻石、玉石等宝石的原材料及制品。 从业机构:涵盖全产业链,从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到街边金店、典当行等均需遵守。 二、操作流程与消费者义务1. 上报主体与流程 - 上报义务由从业机构(如金店、珠宝商)承担,需在交易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反洗钱监测系统提交报告。消费者无需自行申报,但需配合提供以下信息: 个人客户:身份证原件(登记姓名、证件号、有效期)、联系方式。 企业客户: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授权委托书(如需)。 - 商家需现场核验证件真实性,交易记录及身份信息需保存至少10年。2. 客户尽职调查 - 除大额现金交易外,若商家怀疑交易涉嫌洗钱或对客户身份存疑,也需开展调查,包括了解资金来源、交易目的等。例如,拆分交易(如单日多次购买9.9万元)可能被认定为规避监管,触发额外审查。 三、政策背景与影响1. 监管目的 - 贵金属交易因金额大、易变现、匿名性高,长期被洗钱分子利用。例如,江苏宿迁曾发生400万元金条洗钱案,未成年人被用于跨省购金转移赃款。新规将全产业链纳入监管,填补了此前仅覆盖金融机构的漏洞。2. 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 合法交易基本不受限:日常小额现金购买或电子支付交易无需额外流程,仅大额现金交易需配合身份登记。 建议操作: - 优先选择非现金支付(如银行卡、支付宝)以简化流程。 - 若需现金交易,可分批次购买(避免单日累计超限),或通过银行渠道购买“积存金”等合规产品。 隐私保护:商家需严格保密客户信息,仅用于反洗钱上报,不得泄露或滥用。3. 行业影响 - 从业机构需升级交易系统、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合规成本增加。未履行义务的机构可能面临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 政策实施初期,部分商家可能因系统升级导致交易时间延长(约5-10分钟),建议提前准备证件。 四、例外与风险提示1. 豁免场景 - 以旧换新时,旧金折价部分不计入现金交易金额,仅需对补差价部分申报。 - 银行托管的黄金投资产品(如黄金ETF)、通过交易所的标准化交易不受影响。2. 风险规避建议 - 避免拆分交易:单日多次购买接近10万元的行为可能被系统识别为异常,触发可疑交易报告。 - 保留交易凭证:包括支付记录、发票等,以备税务或监管核查。 五、政策依据与合规性法律依据:《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银发〔2025〕124号)明确规定了现金交易上报要求,与国际反洗钱标准(FATF建议)接轨。 动态调整:中国人民银行保留根据洗钱风险变化调整金额门槛的权力,当前10万元标准并非固定不变。综上,新规旨在通过追踪大额现金流向打击非法活动,合法投资者只需注意支付方式选择和配合身份核验,无需过度担忧。建议关注官方渠道(如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及商家通知,及时了解实施细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