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学者热议:为智能网联汽车系好“安全带”
汽车不再只是传统的交通工具,而是逐渐成为集计算机、通信、感知、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移动空间,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根本性演变。
“机器开车真的安全吗?”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长苗圩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他给出了答案:“‘机器’驾驶没有绝对的安全,随着技术的进步,要用实实在在的数据、结果来证明机器开车比人开车更安全。”
不光是苗圩,在这场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会议上,“汽车安全”作为一个热点关键词,出现在了不少参会嘉宾的演讲稿或彼此间的交谈中。
他们有的抛出问题,有的提供解题思路,有的则带来了已被成功验证和应用的实践经验——诸多讨论纷纷指向了一个行业共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必须系好“安全带”。
01 产业加速:智能化网联化双轮驱动
2025年前7个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渗透率高达62.6%;具备领航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实现销售266.9万辆,渗透率达到21.5%。
这些数字来自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的披露。
中国已经累计培育了超过400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行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是政策持续发力。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准入管理、交通管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
02 风险演变:从碰撞安全到系统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根本性演变,从传统的被动碰撞安全,拓展至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行驾安全的系统性安全。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张光明在大会上强调:“新阶段、新征程,安全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这一判断背后,是汽车安全风险加速演变的现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针对国内车联网服务平台等的攻击就达到了805万次,同比增长25.5%。
功能运行安全风险与数据隐私泄露风险交织叠加,给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带来新的考验。
工信部原总工程师、工信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夏指出,当前汽车呈现智能化、云控化、电动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车路云数”等关键要素协同愈发高效,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功能安全、运行安全等风险交织融合,使整体的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剧。
03 安全防护:从芯片到系统的多层防御
面对复杂多样的安全挑战,我国产业界正从底层技术到系统架构,构建多层次、纵深的安全防护体系。
“芯片作为整车上最重要的算力底座,其本身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蜀杰表示,有别于消费级芯片,车规芯片承载着信息安全与生命安全双重责任。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永刚提出了“内生安全”的概念:“内生安全的核心在于将网络安全能力与业务逻辑、数字化环境紧密结合,确保安全防护与‘车路云’业务的每个环节同步设计、建设和运营。”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车云部总监张东海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是整体性的。针对芯片安全、智驾安全、数据安全等单点的防御已不足以防范系统性攻击,必须向体系化过渡,防御手段要从静态过渡到动态。”
04 政策标准:构建安全基线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安全。2024年、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6月,工信部等部门确定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强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相关工作。
同年8月,首批3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为产业发展划定了“安全红线”。
近日,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填补了我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安全基线空白。
据工信部统计,我国已累计制定发布88项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行业标准。
工信部在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将“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
05 监管展望:健全管理机制与规范宣传
有效的安全监管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副主任王乃铝在大会上透露,近期,市场监管总局正会同工信部研究起草《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
这将进一步规范虚假、夸大宣传和非理性竞争等问题的监管,建立缺陷召回和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机制。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
目前我国已发布汽车产品安全和召回管理相关国家标准19项,其中就包含汽车信息缺陷、OTA等多项新技术安全与召回关键技术标准。
王乃铝指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从多方面入手做好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工作,比如将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质量和可靠性标准体系,深化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沙盒深度测试,开展L3级驾驶自动化系统、车规级芯片等沙盒监管模式探索等。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加深,安全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石。正如苗圩所言,没有绝对的安全,但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严格监管,让机器驾驶变得越来越可靠。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安全正从一道“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未来,随着“十五五”规划落地、标准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健全,智能网联汽车将不仅在技术性能上突破,更在安全防线上筑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