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进入2025秋季流凌期,气垫船跨境客运相继开通
黑龙江干流上,一艘艘气垫船在漂浮的冰凌间快速穿行,成为秋冬交替时节中俄界江上的独特风景。
深秋的黑龙江,江面开始呈现壮观的“跑冰排”景象。随着气温持续下降,黑龙江省内黑龙江干流、松花江、乌苏里江等主要江河陆续进入流凌期,江河由明水期向冰封期过渡。
10月30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海事局副局长荆浩博表示,今年主要江河流冰日期接近常年。
面对流凌期对水上交通带来的挑战,黑河口岸已于10月27日率先开通气垫船客运运输,同江口岸也计划于11月3日正式开通气垫船航线,以保障跨境出行安全。
01 流凌期来临
“跑冰排”是黑龙江省秋冬交替时节独特的自然现象。
随着气温下降,江河开始出现冰凌,形成大小不一的冰块伴水流动,俗称“跑冰排”。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10月末至11月中旬,全省平均温度接近常年,较2023年高1-1.5摄氏度,较2024年低1-1.5摄氏度。
黑龙江省主要江河将陆续进入流凌期。
根据预测,黑龙江干流、嫩江干流、乌苏里江干流、松花江干流将于10月末至11月末陆续流冰。
具体时间表显示,黑龙江中游黑河至萝北段预计11月3日至6日开始流冰,同江至抚远段为11月11日至13日。
嫩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各段也将在11月中旬陆续进入流冰期。
预计到11月26日,黑龙江省内全部干流将彻底封冻。
02 流凌期的风险
流凌期是江河由明水期向冰封期过渡的特殊阶段。
冰凌形态复杂多变,初期以薄冰碎片为主,后期随气温降低逐渐形成厚冰板块。
这一时期水文条件波动大,流凌过程中因冰凌卡塞水位易出现“雍水”现象,狭窄弯道处易发生冰凌堆积。
流凌期对水上交通安全构成多重威胁。
冰凌冲击易导致船舶受损,潜浮状态的大型冰块冲击力强,可能造成船体破损、舵机失灵,甚至引发船舶沉没险情。
同时,流凌还会影响船舶操纵性能,冰凌附着船体导致吃水增加、航行阻力增大,船舶转向避让难度显著提升。
黑龙江海事局已向社会各界发布水上交通安全提示,提醒各有船单位、个体船主落实水上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防抗冰凌的各项准备工作。
03 气垫船跨境运输
为应对流凌期的特殊挑战,黑龙江省已开通气垫船跨境客运服务。
10月27日,黑河水运口岸气垫船运输正式开通,标志着中俄界江黑龙江黑河段正式开启秋冬季气垫船客运运输。
首航当日,中方4艘气垫船、俄方3艘气垫船投入运营。
平均每艘气垫船可运送18名旅客,旅客仅需2分钟左右的乘坐时间,就可抵达对岸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码头。
气垫船运输需求旺盛,黑河口岸气垫船开通客运运输首日,共计进出境船舶74艘次,载运旅客1253人次,较2024年气垫船首日开通同比增长85.63%。
据相关信息,预计11月3日同江水运口岸气垫船运输也将正式开通。
04 全方位安全保障
为保障气垫船航行安全,黑龙江海事部门实施“四位一体”安全监管模式。
一是严守运营准入标准。投入运营前对气垫船开展全面安全检查,严格落实“双百分百”硬性指标,即确保船舶安检合格率100%、船舶检验合格率100%。
二是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深入企业开展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重点强调气垫船航行注意事项,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开航前自查自纠制度。
三是提升通关服务效能。安排专人负责进出口岸船舶“单一窗口”审批,实现电子化操作与实时进度同步,建立与外轮代理公司实时沟通机制。
四是强化现场动态监管。运用现场监控、甚高频等电子设备实施动态监管,实时发布流凌、大风等预警信息,严格落实恶劣天气预警“叫应”机制。
海事部门还配备应急值守船艇实时响应,与口岸联检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从实时监控到应急响应的全流程安全监管。
05 安全提示与预防措施
黑龙江海事局提醒社会各界,流凌期江冰承重力极不稳定,广大市民及沿岸群众切勿在江面行走、垂钓、作业。
特别是要远离船舶停泊区、航道转弯处等危险区域,避免因冰凌飞溅、船舶失控造成意外伤害。
各有船单位、个体船主要提早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水上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防抗冰凌的各项准备工作。
船员要加强流凌期船舶值班值守,根据冰情、水位发展变化,及时增强船舶系固、绑扎。
对海事部门重点提醒的易受冰排影响的高风险船舶、设施要加强巡查和看护。
涉水工程的建设及管理单位要建立并完善流凌期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有条件的,应协调或准备应急船舶,储备充足救助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确保随时可用。
如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拨打水上遇险报警电话:12395。
黑河口岸气垫船开通首日,进出境船舶74艘次,载运旅客1253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85.63%。
这些气垫船每次可运送18名旅客,仅用2分钟就能横跨中俄界江。
随着同江口岸气垫船航线将于11月3日开通,黑龙江省正构筑起一道流凌期水上安全屏障,确保跨境交通在严寒中不断流。
|
|